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县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较快、结构趋优、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24.6∶40.5∶34.9调整为21.2∶48.6∶30.2,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8.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40.0%,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7497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4304元,增长13.7%。
2011年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 ||
指 标 |
2011年 |
增长% |
生产总值 |
621683.7 |
13.6 |
第一产业 |
131656.0 |
5.0 |
第二产业 |
302470.2 |
20.5 |
工 业 |
248383.2 |
23.4 |
建筑业 |
54087.0 |
8.9 |
第三产业 |
187557.5 |
9.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5692.4 |
10.0 |
批发和零售业 |
16234.5 |
9.3 |
住宿和餐饮业 |
14840.5 |
13.5 |
金融业 |
15058.1 |
3.7 |
房地产业 |
25469.4 |
8.8 |
营业性服务业 |
29695.2 |
7.9 |
非营业性服务业 |
60567.4 |
12.4 |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3.6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6万人,第二产业5.3万人,第三产业8.7万人。在岗职工14284人,比上年增加203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比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主要农产品保持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5.3万吨,比上年增加2304吨,增长1.5%;油料产量1.07万吨,增长5.5%;棉花产量933吨,增长4.0%;蔬菜产量9.05万吨,增长1.3%;茶叶产量1270吨,增长31.5%。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53327 |
1.5 |
油料 |
10756 |
5.5 |
其中:花生 |
2003 |
-2.2 |
油菜籽 |
7664 |
9.4 |
棉花 |
933 |
4.0 |
茶叶 |
1270 |
31.5 |
蔬菜 |
90466 |
1.3 |
全年肉类总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1.8%;禽蛋产量4338吨,增长7.4%;水产品产量3017吨,增长4.1%。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加快。2011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2011年底,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省级规范化合作社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5家,规模养殖场120家。完成4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11.35万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升级改造县乡公路和农村公路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77户(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27.3%。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9.3%;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亿元,增长19.1%。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
单位:万元 | ||
指 标 |
2011年 |
增长% |
工业增加值 |
216769 |
27.3 |
#轻工业 |
39639 |
19.1 |
重工业 |
177130 |
29.3 |
#国有企业 |
5208 |
-9.7 |
集体企业 |
5982 |
74.8 |
股份制企业 |
2254209 |
28.9 |
外商和港澳台企业 |
5593 |
1.1 |
其他 |
13707 |
26.1 |
#国有控股企业 |
18063 |
10.7 |
#大中型企业 |
73535 |
40.6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21个行业中1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重点行业的快速增长对全县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按增加值排序前五个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全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45970万元、39511万元、37409万元、19875.5万元和12678万元,合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
指 标 |
单 位 |
2011年 |
增长% |
铜金属含量 |
吨 |
214.8 |
54.5 |
大米 |
吨 |
55488 |
20.9 |
饮料酒 |
千升 |
7417 |
275.0 |
布 |
万米 |
1306 |
8.7 |
服装 |
万件 |
119.2 |
-11.4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21306 |
-2.7 |
瓦 |
万片 |
2084 |
24.0 |
生铁 |
吨 |
39257 |
20.7 |
粗钢 |
吨 |
431828 |
0.0 |
钢材 |
吨 |
399842 |
95.9 |
泵 |
台 |
21915 |
60.2 |
铸铁件 |
吨 |
58578.4 |
86.1 |
交流电动机 |
千瓦 |
6503000 |
-2.7 |
组合音响 |
台 |
687676 |
-25.7 |
发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39131 |
-19.9 |
售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76585 |
38.1 |
供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81937 |
38.1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4.95,比上年提高53.3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79.96亿元,增长36.8%。实现利税4.22亿元,增长20.0%。其中,利润2.69亿元,增长24.3%。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8.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8.0亿元,增长39.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4亿元,增长35.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下降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4亿元,增长4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33亿元,增长35.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68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4.0∶76.3∶19.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1亿元,增长25.2%。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3473元/平方米,增长19.6%;商品房销售面积22.
老城区改造完成120万平方米,红星雅园、阳光水岸、泾川名苑、绿阳花园等一批品位较高的住宅小区建成使用。完成444套经济适用房、500套廉租房建设和2038户棚户区改造,群众居住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青弋江新大桥、人行桥、城东高架桥(是不是2011年建成的?)等6条市政桥梁,升级改造泾川大道、环城东路、交通路等10条城区主次干道,政务服务、检察侦查技术等6个中心投入使用,县医院住院大楼、中医院门诊和住院大楼等一批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兴建并陆续投入使用,皖南国际大酒店、桃花潭艺术中心一期等一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对外运营。合福高铁365bet盘口_365足球外围平台_Bte365段施工有序推进。205国道、322省道365bet盘口_365足球外围平台_Bte365段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赤滩110千伏输变电站开工建设,琴溪220千伏输变电站投入运营。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一期、天然气门站建设。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完成5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和4184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展“百镇千村万户”示范和村庄整治工程,建成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8个,市级以上美丽和谐乡村20个。蔡村镇月亮湾村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村。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亿元,增长17.8%。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3亿元,增长18.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0亿元,增长16.2%。从行业结构看,批发业增长40.1%,零售业增长16.9%;住宿业增长18.0%,餐饮业增长20.3%。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3.2亿元,增长63.2%;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17.1亿元,增长14.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出口5053万美元,增长43.8%;进口957万美元,下降18.5%。
全县实际到位国外资金累计1390万美元,增长29.2%。
2011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0.37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30万人次,分别增长36.6%和35.9%。云岭新四军史料陈列馆、皖南事变史料陈列馆、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建成开放。荣获“安徽省红色旅游县”称号。茂林三吴纪念馆,查济、黄田、赤滩明清古建筑群对外开放,宣纸文化园、“宣纸故里游”成为新兴热门景点,查济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中国宣纸集团、365bet盘口_365足球外围平台_Bte365宣笔厂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黄田凤子河景观入选“中国首届经典村落景观”。荣获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称号。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6亿元,增长10.0%。
全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15.18万吨,货运周转量3356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57.9%和23.8%;完成客运量363.6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4259.82万人公里。全县民用汽车12579辆,增长21.9%,其中私人汽车9870辆,增长30.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52万元,增长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188万元,增长26.2%;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3067万元,下降0.7%。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8.06万户,增长11.7%;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6.0万户,下降7.7%;互联网用户2.48万户,增长22.0%。
八、财政、金融
全县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8.25亿元,增长37.4%。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03亿元,增长41.6%。基金收入完成7.37亿元,增长47.4%。全年税收收入共完成3.64亿元,增长28.2%。其中,增值税增长40.7%,营业税增长34.9%,企业所得税增长11.8%。
全县完成财政支出(一般预算支出,不含基金)14.27亿元,增长22.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0.0%,教育支出增长109.5%,科技支出增长23.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8.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2.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76.29亿元,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2.57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68亿元,增长22.2%。其中,短期贷款12.57亿元,增长17.3%;中长期贷款16.38亿元,增长25.9%。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教育“两基”工作进一步提高,实施城区教育布局调整,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11年,我县被列为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县,县职高成功转型为宣城市工业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中职教育示范学校。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14所,其中:幼儿园59所、完全小学34所、普通中学18所、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基础教育拥有在校学生数33401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6740人,小学在校生1410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8086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467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4121人。共有幼儿园教职工407人,其中专任教师250人;小学教职工1079人,其中专任教师1035人;中学教职工1460人,其中专任教师1298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214人,其中专任教师186人。
科技推广普及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户,全年专利申请量123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81件,外观设计18件。全年专利授权量61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51件,外观设计8件。高新技术产品24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家,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2011年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书量5.0万册。农家书屋132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827个,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宣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我县被授予“中国宣纸之乡”称号。丁家桥镇被授予“中国宣纸书画纸基地”、黄村镇被授予“中国宣笔之乡”称号。中国宣纸集团被授予“全国文化产业基地”、“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和“全国文化进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2011年末,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覆盖人口达32.84万人,农村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5.85万人。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4.61万人,农村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5.85万人。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35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37万户。
逐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132个村卫生室和4个社区服务站建设。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13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703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990人,注册护士51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出生率8.14‰,比上年下降0.55个千分点;死亡率6.11‰,自然增长率2.03‰,比上年提高4.82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355626人,比上年增加6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443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85330人,女性170296人。全年出生人口2893人,死亡人口2171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31。
2011年全县共有外出务工经商人员86277人,其中育龄妇女41201人。按流向分:省内14480人,省外71797人。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12元,增长18.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341元,增长22.2%,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2513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50元,增长29.5%,其中食品支出1557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不断健全保障体系。国家规定的“五大保险”全部付诸实施,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率稳步提升。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2239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32800人。参加失业保险13583人,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8810人和15100人。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喜人成绩,2011年总参保人数达19.05万人,参保率达89%。全年征收个人缴纳的保险费2218.76万元,养老基金规模稳步提升。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等工程,完成7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4万人。
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拥有床位1476张。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26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325人,农村五保供养1124人。完成11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新增床位1023张。积极做好优抚和拥军优属工作,连续五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强化环境监理监测,环保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全年完成限期治理企业13个,污染治理投资1100万元,增长113.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13%。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其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